古籍 大明会典 288卷全 3.82G
古籍扫描版 大明会典 288卷全 李东阳奉旨编撰《大明会典》简称《明会典》,是明代编修的一部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典。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书成,共180卷。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重修,共228卷。引用较多的是万历版。
《大明会典》一书主要根据明代官修《诸司执掌》、《皇明祖训》、《大明集礼》、《孝慈录》、《大明律》等书和百司之籍册编成,记载典章制度十分完备,凡《明史》所未载者,多有交代,为研究明代史的重要文献。
历史背景
明英宗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闰二月,有阁臣进言,比照《诸司职掌》因革损益类编新书。然而“未及成帙耳”,明英宗就去世了,此事也随之泥牛入海。明宪宗时呼声再起,分别于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和十年(公元1474年)先后有阁臣奏请,但也都不了了之。至明孝宗时,又有阁臣提议,或续编《诸司职掌》,或别为一书与《诸司职掌》并行。这几度提议,或可看作是《会典》编纂的萌动时期。终于在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有了结果。
主要内容
明代前中期的社会发展、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分化以及明代官修史籍活动是其产生的社会学术背景。
以下简介以万历本为据:
《大明会典》以六部官制为纲,以事则为目,分述明代开国至万历十三年200余年间各行政机构的建置沿革及所掌职事。
首卷为宗人府,其下依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及都察院、六科与各寺、府、监、司等为序,计吏部12卷,户部29卷,礼部75卷,兵部41卷,刑部22卷,工部28卷,都察院3卷,通政使司、六科、大理寺、太常寺、詹事府(及左右春坊、司经局、顺天府、应天府)、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国子监、翰林院、尚宝司、钦天监、太医院、上林苑监(及五城兵马指挥司)、僧禄司(及道录司、神乐观)各1卷。
以上为文职衙门,共226卷。武职衙门仅2卷,列叙五军都督府和锦衣卫等22卫。各官职之下多列有详细统计数字,如田土、户口、驻军、粮饷等。
大明朝来了
页:
[1]